张召忠:从农家子弟到“预言帝”的传奇人生
说起张召忠,那可是军事圈里响当当的人物。1952年,他出生在河北盐山一个普通农民家庭,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,但父母咬着牙供他读书。中专毕业后,1970年,他毅然投身海军,成了一名技术兵,在岸舰导弹领域一干就是十年。
部队发现这小伙子有潜力,就选他当工农兵学员。本来打算送他去学核潜艇技术,没想到北大招生老师觉得他语言天赋好,适合当翻译,就把他拉进了阿拉伯语专业。1974年到1978年,张召忠在北大苦学,不仅掌握了阿拉伯语和英语,还自学了日语。毕业后,他回到海军,继续搞情报分析。
20世纪80年代,张召忠前往伊拉克巴格达大学攻读硕士学位,研究中东冲突。回国后,他进入海军情报部门,一步一个脚印,逐步升迁。90年代,他晋升上校,参与国际海军交流。2000年后,他转去国防大学当教授,教军事战略和装备。2005年,他升任海军少将,带着团队研究武器系统,发表了上百篇论文,还写了十多本书,内容涵盖海军装备到国际战略等各个方面。
展开剩余81%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“局座”,因为他评论风格特别接地气,能把复杂的军事装备讲得通俗易懂。张召忠一辈子都专注在海军领域,从基层干起,一步步成为战略专家。他的预言有不少都应验了,比如对英国航母的看法,现在看来,那叫一个准。
英国双航母计划:雄心勃勃却问题重重
英国的双航母计划,得追溯到2000年代。当时英国海军觉得老旧航母该换换了,1998年的战略防务审查就提出了建新舰的想法。2009年,女王级项目正式启动,要造两艘舰,分别是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和“威尔士亲王”号,每艘排水量达6.5万吨。
这两艘航母在设计上采用了双舰岛布局和全电推进,还打算搭载F - 35B战机,英国人想着靠它们恢复全球影响力,尤其是在亚太地区。建造的时候,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多家船厂分模块进行。2014年,政府确认双舰计划,当初估算总成本是62亿英镑,可实际超支了不少。
2008年金融危机后,英国经济受到了重创,国防预算大幅缩水。为了省钱,英国放弃了核动力,改用燃气轮机和柴油机组合。这选择短期看是省了点钱,可后期维护却成了个大麻烦。2017年,首舰服役;2019年,次舰入役。
2019年,张召忠在节目里点评说,英国经济有限,不适合建这么贵的航母,到时候肯定会成鸡肋,三年形不成战斗力,五年后说不定还得卖一艘。当时英国人还嘲笑他唱衰,可事实证明,他看得太准了。
航母服役后,故障那是接二连三。2020年,“威尔士亲王”号两次漏水,动力舱进水1米,电气设备毁坏,修了半年。2022年8月,它去参加美加英演习,途中右舷螺旋桨轴断裂,33吨的螺旋桨被拆除,左舷还有对齐问题,又趴窝了半年多。
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也没好到哪儿去。2017年刚服役,推进轴密封就失效了,每小时漏200升水。2018年,消防系统软件故障,机库被淹,海试也被推迟。而且它的自卫武器很弱,只有3座近防炮和4座30毫米舰炮,防导弹饱和攻击时,只能靠护航舰。
维护费用高得吓人,2023年英国国防预算是600亿美元,航母部分就占了很大一部分,总投入包括维护超过了800亿。皇家海军舰艇出勤率低,护航力量不足,补给就靠一艘30年的老舰“维多利亚堡”号,随时都有退役的风险。这些问题让双航母从英国的“国宝”变成了沉重的负担。
双航母窘境加剧,英国海军走向衰落
进入2023年,麻烦事儿一点没少。“威尔士亲王”号11月测试莫哈韦无人机起降,虽然算是个小进步,但经济压力实在太大了。工党政府不增加军费,军内就开始讨论轮流封存航母,一艘活跃一艘低备,好节省开支。
2024年2月,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准备参加北约演习,结果发现螺旋桨耦合问题,没法出航,只能让“威尔士亲王”号顶上。5月,“威尔士亲王”号热水供应故障,持续了好几个月,严重影响了运作。
2025年4月,“威尔士亲王”号部署太平洋8个月,途中补给协调困难,暴露了长程能力弱的问题。媒体报道说英国考虑出售或者封存一艘航母,这正好验证了张召忠五年歇菜的说法。英国海军整体衰落,工业空心化严重,造舰能力降到了中国的1/230,国防部长都忍不住叹气。
F - 35B交付还延迟了,航母战机不足。正常情况下,一艘航母需要40 - 50架战机,可英国一艘航母还不到10架,作战效能低得可怜。和美国11艘核航母比起来,英国这双航母根本养不起,成了摆设。
英国想重振海上霸主地位,可国力跟不上,野心再大,现实也很骨感。现在全球海军格局变了,中国已经开启了三航母时代,英国这双航母反而成了笑柄。网友们都说张召忠预言准,因为他看问题不夸张,很实际。
张召忠的看法不仅准,还给了我们很多启发。海军发展不是比谁的舰大,而是要看国力能不能支撑。英国历史上海军是很强,但二战后就衰落了。经济有限还硬上双航母,结果财政吃紧,维护成了无底洞。2025年英国GDP占比国防才2.5%,远低于美国的3.5%,美国养11艘航母都轻松,可英国这两艘航母总花费超过800亿,还是东拼西凑借债建的,却因为质量和配套问题成了累赘。张召忠早就警告过,脱离实际的项目会拖垮经济,现在英国也在考虑砍项目保命了。
英国的案例给各国提了个醒,军事工程一定要匹配工业和技术基础,别打肿脸充胖子。未来海权竞争是综合较量,财力、科技、战略缺一不可。英国双航母的坎坷路,也成了海军史上独特的一页。
发布于:山西省乐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